不管你是否愿意,人工智能落地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面对面向未来的教育,从业者如何利用科技赋能,培养和扩展我们人类的能力?
在钛媒体主办的 2019 T-EDGE 全球创新大会第一天(12月6日)的科技全球化论坛上,来自以色列原教育部长、以色列高等教育理事会主席Shai Piron,伦敦知识实验室负责人、国际顶尖AI教育学术大会AIED执行委员会主任Rose Luckin,美国硅谷K12教育品牌7EDU创始人刘君,以及“凯叔讲故事”创始人兼CEO凯叔,围绕关于“AI+教育”的核心话题的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
以色列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高地,也孕育了多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一切自然与以色列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
相较于世界上许多地方,以色列的人口有着极高的教育程度。教育是犹太文化和以色列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2012年,以色列25至64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中为46%。
因而,以色列教育也成为很多国家学习的案例。这位前教育部长却提出了当前我们的教育却面临十分大的挑战。Shai Piron认为,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十分特别的时刻——我们不知道50年后会是什么样,我们也不知道现在这些知识是不是还有用。
以色列原教育部长、以色列高等教育理事会主席Shai Piron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传授的不应该是知识本身,而是要给每个人机会,让他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思考的能力。一方面,我们需要提供STEM课程,必须对科学、技术或者工程方面做到足够杰出;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对人性进行思考,拥有人文和艺术的课程学习,感受到欢乐与爱。
Rose Luckin表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意义重大,但是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风险——过度相信AI智能,而低估了我们大脑的智力。人类的大脑智力并没有终结,我们比一百年前更加聪明,我们也有我们的进化。
伦敦知识实验室负责人、国际顶尖AI教育学术大会AIED执行委员会主任Rose Luckin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非常谨慎。我们不应该让教学或者教育更加的简单更加的高效,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需要让教育更加的复杂,更加的精密,因为我们需要去学那些没有办法自动化的知识。
而毫无疑问是,这当中肯定是需要人类的教师来确保我们教学的过程。
在7EDU刘君看来,用AI或者科技赋能方式,可以让教育更好或者更高效地帮助更多学生。但与此同时,教育不应该完全走向AI智能化。人工智能落地教育,最好的方式不是替代掉老师,而是让老师们通过AI,教数千个学生甚至更多。
7EDU创始人 刘君
在她所创办的7EDU,有了AI之后,老师可以清楚知道每个学生的情况,譬如AI可以帮助老师检查学生的进步状况和学术进展。尤其在教学过程中,AI赋能也让所有老师和学生感觉非常省力。
刘君表示,他们坚持的一个原则是,AI一定是一个工具,永远不可能让工具去奴役学生。应该让老师对AI有一定的掌控力,这样才能优化学习效率,让好老师的复制成为可能。
当数据越来越了解孩子对某些种门类知识喜爱的时候,它有可能一点点打开学生的好奇心。
凯叔说,原来我们总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个封闭的花园,孩子们进去玩,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预测,孩子在这个花园玩的时候,他下一个可以进入哪个花园,这是有很多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以让老师去了解、可以让家长去了解,也可以让孩子去了解。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兼CEO 凯叔
在“凯叔讲故事”中,小孩子感受到了人类声音传递出来的情感温度,这似乎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这也是凯叔一直受到小朋友追捧的原因。不过,在AI的情感功能上,凯叔也认为,机器可以给出激励,同样能够给学生带来被尊重的感觉。
在他看来,人是被激励长大的,激励的方向就是成长的方向,比如说,一个老师善意的眼神和美好的微笑。被看见、被尊重的感受就是一种需求。
当机器给人一个激励,一个正向回复或反馈,人也可以得到被尊重和被发现的快感。其实,我们不必去想什么东西必须是机器给,什么东西必须是人给,我们用更好的工具给更好的东西就可以了,不管来自于哪里。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获得激励的快感无论是来自机器或者人类,它的结果是一样的。(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李程程)
以下Shai Piron,Rose Luckin,刘君,以及王凯的对话实录,经钛媒体编辑: 谈AI的颠覆:教育因技术的提升而重构
主持人:今天的主题是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有教育方面的变革,是否它真的会颠覆我们教育行业的一切?
Shai Piron:我非常高兴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教育的问题,从一个方面来看,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知识。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讲到了人性,独立,以及如何去教授知识。
所以问题不是知识本身,问题在于我们要给出答案,给每个人机会,给所有人公平的机会,让他有生而为人的机会,让他有独立思考或者创新思考的能力。因为教室可能只是大家学习的地方,在教室之外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处在一个非常特别的时刻。我也不知道50年后会是什么样,我们也不知道现在这些知识是不是还有用,是否他们以后还会做工程师,或者说以后还需要电视,可能在25年后,大家都不看电视了。
我们如何教学生?我们都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去教学生呢?这些都是关于人性的思考。我们不应该只教STEM课程,还有人文课程,还有艺术。没有这样的学科的话,我们可能就只是机器。我们并不是机器人,我们是人,人是有感知有感觉的,而且是需要相互帮助的,我们也需要欢乐、爱和有意义。
所以对我来说,从一个方面,我们如何能够在科学、技术或者工程等方面做到足够的杰出,同时在另一方面,如何体现我们的人性,如何对那些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如何让我的学生感受到我的爱,我觉得这是我们21世纪教育的问题。
主持人:人工智能是否会颠覆教育行业模式呢?
Rose Luckin: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例子是,AI可以在教育领域使用的方式,以及我们对STEM课程执着。我的女儿也是有计算机科学的学位,我跟她说的是我们需要这些技术,我们还需要人、艺术和美。
对我来说,AI的发展,在教学STEM课程是非常有用的,是因为它是由STEM背景人来开发的,而且他们也是可以自动学习。
我觉得是会有一场教育革命的,并不是我们人类来决定这样的教育革命会是怎样的。我们虽然在其中非常重要,但是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风险,就是过度相信AI智能,而低估了我们大脑的智力。人类的大脑智力并没有终结,我们比一百年前更加聪明,我们也有我们的进化。我们现在做的决策,我们上传到AI和保留在我们自己范围内的这样的决定,会决定我们将会有什么样教育领域方面的革命。
AI已经变革了我们的生活,比如说金融、交通。这些是更多的交易性的,这些交易其实比我们的教育和生活更为简单。我们面临着这样的风险,如果说那些在对AI做研发投资的时候,他们可能对人类的学习能力并没有足够的认知,所以那这些大的公司,他们提供所谓的解决方案,可能会让我们做事的方法会简单,但是并不一定更好。
所以,我们应该非常的谨慎,我们并不应该被这样的想法给困住,我们不应该让教学或者教育更加的简单更加的高效,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需要让教育更加的复杂,更加的精密,因为我们需要去学那些没有办法自动化的知识,这些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毫无疑问,这当中肯定是需要人类的教师来确保我们教学的过程。我们当然肯定会有教育的革命,我们也非常关注教育革命的发展。
主持人:凯叔讲故事都是不是智能的,那么以后有了AI讲故事,凯叔还能否进行得下去?
凯叔:好多人会有一个误解,“凯叔讲故事”这家公司是纯做内容的一家公司,或者觉得这家公司只有我一个人。实际上这家公司最大的团队是技术团队。AI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改变,我们现在正在看到。
我们拿艺术教育板块来说,前一阵我的一个画家朋友特别兴奋地找到我,说你知道吗我用几种绘画软件搭配使用,居然解决了一个我想象不到的问题,就是我可以虚拟一支画笔,我们暂且说它是水墨画笔,接触到纸的一瞬间它停留多长时间,造成的那种韵染色彩的变化,以前是预估时间,但是现在可以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三位,时间不同效果不同,已经可以精准到这一点了。
当时给我极大的震撼,艺术家不会想到会发生什么。作为一个互联网创业者,我会想到可能美术教育方式会彻底发生改变。我们说创作这件事情,是由什么样的东西构成?在我看来往往是有想象力和技法构成,我们在美术学院绘画的时候我们看到更多是技法的教育,不管是落笔的精确性,持笔的状态,对水墨、纸张的理解等等,这些占教育非常大一部分。
但是你会发现,当技术帮助人类在技法上不断的抬升它的底线之后,那些都不重要了,人类对于艺术上的学习,更多的其实是想象力的开拓,创造性的开拓。一个技术的发明,导致了一个领域教育的变化,而且是根本上的革命性变化,我觉得这就是技术给人带来的东西,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可能很多的教育领域因为技术的提升,都会重构。
刚才您说有声语言,给孩子提供声音的教育,其实这种改变也正在发生。当数据越来越了解一个孩子对一种门类知识的喜爱的时候,它有可能在哪些领域有好奇心。原来我们总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一个封闭的花园孩子们进去玩,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甚至人工智能预测,孩子在这个花园玩的时候他可以进入哪个花园,这是有很多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以让老师去了解、可以让家长去了解,也可以让孩子去了解。
刘君:我觉得他们本身是有获取知识的一种渴望,这其实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你刚才提到留守儿童,我觉得这是两回事,因为你AI可以做成知识型或者技巧型的培训,但是你不能做成AI父母来,AI不可能代替亲情或者家庭教育,没有人愿意要机器人妈或者机器人爸爸,AI不可能帮大孩子。
主持人:Rose Luckin,你是否相信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改变情感上的教育?机器学习是否可以代替友谊、代替亲情爱情呢?
Rose Luckin:留守儿童这可能是让们感到很遗憾的地方。有时候我们可以说你是对的,在英国也有这样所谓留守的情况。我觉得确实有存在糟糕的情况,我们现在试图改善这个状况,与中国相比,英国留守群体比较少,但是也存在情感上的问题,我们确实需要人的接触和帮助,比如说你说到的亲情、友情等等。
可能AI技术很难实现,AI技术能做的是把核心部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核心的部分去赋能。这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AI来完成接受教育方面,即使是最基础层面,我们可以极大的快速帮助他们成长。
人类情感方面,我们可以让AI帮助我们了解某些情况,比如说老年人老年之后很孤独,我们用AI机器人陪伴还是很有效,如果你用人来陪伴当然最好,但是还是有不同。AI到底有多大程度上能够理解老人的情感呢?我们有时候可以利用AI机器,但是并不是百分之百一样,因为它并不能够感受到人情绪上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利用AI来支持课堂里面的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使用AI来支持人类老师的教学,但是你不是代替老师。
凯叔:您说的其实是家庭教育的温度各个方面的体验。因为我现在就是搞家庭教育,我从家庭教育这方面开始入手为用户提供服务,我们自己的感觉就是从80后、90后的妈妈爸爸越来越多的时候,您所说的那种过去中国传统家庭对肢体语言的缺失和温度感的缺失,其实越来越少了,因为这些新的父母从小对于育儿的理解各个方面和他们的长辈是不一样的。
回到留守儿童话题,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家庭温度的缺失感和父母在身边的交流这个是机器一定不能取代的,甚至不是在他身边的爷爷奶奶可以取代的,这就是这个时代可能这些家庭的缺失,我们没法去弥补家庭的缺失,只能是通过讲故事,它也不可能是替代,这个是没有办法的。
主持人:你知道凯叔我看你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表达你的肢体语言传递表达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觉,机器根本取代不了你。
刘君:但是没有网络,凯叔的声音传递不到大洋彼岸。像这样优秀的像凯叔的老师,包括7EDU也帮在南非、在印度的孩子他们也是通过很多线上方式了解美国的课程,如果没有科技的赋能,好的老师,包括比较好的美国教授资源这些孩子就比较难以去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