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叶叔华院士做主题发言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下同)
为祖国“望星空”事业而穷其一生的女院士叶叔华,30年如一日扎根“钕玻璃”研究带领团队解决了我国激光聚变研究战略急需的女研究员胡丽丽,为让这座城市“转角遇到咖啡馆”而不断努力的女记者董纯蕾……正在阔步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上海,有一支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支撑——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上海科技女性创新文化研讨会上,美丽而优秀的她们纷纷走到台前,带来了这座城市创新故事中,从未缺席却鲜为人知的“她”。
图说:女记者代表,新民晚报科教卫部副主任董纯蕾做嘉宾演讲
“她”独有优势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胡丽丽回顾,带领团队研制出激光钕玻璃的30余年,研发团队中的女性力量足以超过”半边天“。在她领导的激光玻璃和特种光纤研究小组,女性占比达到66%,今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我从个人这些年参与创新,科技攻关的过程中体会到,女性成才首先是要自强自立自信。”她对女科学家王恩多的一句话深有感触:“竞争面前男女平等,别人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照顾你,也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为难你。”
胡丽丽坦言,女性科研人员要在竞争中保持实力,就要尽量挤出时间多看书,多做研究,多学习,这个是做科研必备的素质。在团队实践中,胡丽丽发现女性自身细心、韧性强,洞察力强的先天优势,有助于团队释放压力,把团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她鼓励女同胞们,“我们要有梦想,要设立目标,要专注,在失败面前不要放弃”,要将科研事业进行到底。
“她”独具力量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一所电机事业部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张艳丽就是一位正在坚持着的女科学家。女性在科研工作中特有的超强耐力和韧性,让她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硬行业”里,一干就是十几年。大家都认为女生不适合电机,从大学到研究生,女性数量是个位数。从设计到生产、检测,每一步都要跟到位,这其中的艰辛,做科研的人才懂。
回忆起刚下车间,那股凶猛的气味刺激,她仍记得清清楚楚,“出来之后我就吐了,然后在床上躺了3天,那个时候是神经系统对某些气味严重过敏。”后来,她发现同时进所的两个男同学都已经全部离职了。很多人劝她及时抽身,“也是因为不甘心吧,我还是留了下来。”3年后,她有幸参加了我国月球车的电机研发项目。从那以后,张艳丽先后参与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火星探测器、空间站、北斗、无人机等国家工程配套项目,为航天器和其他重要工程研制出性能一流的电机。
在此过程中,生儿育女带给她生命角色的升华,也给科研带来了一点甜蜜的负担。产后的她,一度记性很差,多次开门忘记拔钥匙。丈夫有点担心:“你这种状态还能搞科研?”张艳丽自有好办法,”我就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不管是在车间还是实验室,走到哪里记到哪里。”这个方法笨了一点,但是很有用,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都是条理清晰,完美的完成任务。
“她故事”源源不断
图说:王恩多院士致辞
像这样朴实无华而又温柔坚韧的“她故事”,在上海科技发展中,还有很多。女科学家联谊会名誉理事长、中科院院士王恩多在致辞中指出,成立30周年的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是这座城市女性科研人员的聚集地,是女性科研力量的集中体现。在这个集体中,产生了4位女院士,获得过省级以上社会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三八红旗手,建国标兵等各种荣誉。
据介绍,女科学家联谊会现有340多名会员,以科学报国、奉献社会、服务会员为中心,团结和引领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在聚力科技创新、服务知识女性、植根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说,女科学家联谊会成立三十年来,引领上海的科技女性们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希望女科学家联谊会能够继续发挥团结凝聚的作用,引领广大女性科研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做自主创新的攀登者,做创新文化的燃灯者,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新贡献。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