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了!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女排没有强力接应,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女排并非出不了强力接应,而是培养理念问题。中国队乃至地方队接应奇缺,其实就是缺能下球的接应,而且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国家队缺少进攻强悍的接应,球迷渴望了多年。强力接应,其实做为二传替补的意议基本很少了,这种男子打法引进到女队就是一个比主攻还主打的进攻攻手。中国难出强力接应,并非找不到人,而是基层培养理念还未转变。按照多年的培养习惯,有进攻能力的年轻队贞会首先送到主攻位置来加强进攻,因为这是中国排球一贯的打法,主攻打调整攻。尽管现在很多男队员当了女排教练并引入了男排的打法,但这些队里调整攻仍然是以4号位为主,因为强打的接应很缺。
现在国家队出现了接一传的全面形主攻,接一传也是为了解放主攻的进攻能力。尽管现在很多队都放弃了保障形接应,但不接一传的接应仍然仅限于外援,因为龚翔宇在江苏队也接一传。这种现象在中国短期还很难改变,但保障形接应会退出中国排坛。强力接应出现也要取决于主攻接一传会越来越得到重示。还好现在培养球员的理念还是基本正的,其实中国强力主攻在历史上也没几个,没强力接应不很正常?郎平不知道打接应怎么样。反正大梅打主攻进攻可以,打接应完全不行。接着就是朱婷了。如果纯粹历史接应来说的话,只有邱爱华算强力接应。周苏红曾春蕾发挥数据不错但远达不到现在强力接应的标准。现在贴吧一般参照物是波斯艾格努,差一点也要前几年耶斯巅峰时那种水平,今年耶斯已经算不上强力接应了,只能说还是强力接应打法。
中国女排没有强力接应,却打败了一众强力接应欧美强队,勇夺里约奥运冠军和两次世界杯冠军、一次世锦赛亚军、一次季军。只能说不同体系有不同的好处吧,虽然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国内非要把进攻好的放在主攻位置培养,当然国内也确实培养了很多很出色的主攻。强力接应应该是因为个人扣杀一流,其他方面平庸,练不出来的原因,才不得已而为之吧。不过听说埃格努现在也开始练习接一传了,不知道是真是假,毕竟现在中国女排的全面性是有目共睹的,不少对手都说现在的中国女排没有明显的弱点,难打。以前王一梅进攻不错,可惜也没能扬长避短,发展成强力接应。慢慢来吧,现在国内各个队也慢慢在培养右翼的强攻手了,不仅是因为国际上女排接应越来越强,国内实战里除非左边有超实力主攻,不然强攻只靠一边是越来越难赢球了。
今年连河南山东都是用进攻型接应了,保障接应趋势应该会越来越少。现在中国女排的很多战术是靠2、3号位去完成的,所以要一个会打战术的接应去配合,强攻只能丢给4号位。惠若琪退的太早,不然张常宁有机会成为强力接应,年纪大了再乱换位置就不行了,张常宁也是有强迫症的人,习惯很难改。用主攻或副攻改打接应,是最不提倡的做法。接应本身在进攻、拦网、防守、保护、移动等多方面有自己的特点!用主攻和副攻的意识去打接应,是不行的。杨婕、王一梅、刘宴含等改接应不成功,已经说明了问题。接应队员必须从小固定培养,牢固树立接应的打法和意识。大主攻、小主攻,接应,两个偏进攻一个偏保障,两个进攻的边攻里允许有一个不接一传,这个是体系的最大容忍度了。至于负责保障的这个边攻是接应还是小主攻,看每个队的轮次站位安排和球员特点了。我并不觉得哪个更先进或者哪个更落后。只要能激发出球员的特点和潜力,打造一个流畅的攻防体系,就是先进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