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宣布,一份基于全市三年高考大数据的详细分析报告正在准备中,未来将向社会发布。值得关注的是,相关统计项目中,不仅聚焦考生个人,也将涉及考生所在的高中。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从中读出一份“官方权威上海高中排名”?
“在掌握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我们可以做更多事情,”28日的2019考试评价国际研讨会上,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宣布,一份基于全市三年高考大数据的详细分析报告正在准备中,未来将向社会发布。值得关注的是,相关统计项目中,不仅聚焦考生个人,也将涉及考生所在的高中。
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从中读出一份“官方权威上海高中排名”?面对这样的疑问,郑方贤并不认同。
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发言。
先深挖39000多考生数学高考卷
事实上,从分数中挖掘数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已经在完成了多次调研分析。如,此前已多年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等级考均进行了相关统计,并将结果返回给中学,成为教学方式、内容调整的重要参考。
“测评一定要反馈给教学,并形成正向的引导,”郑方贤说,“我们想今年在这方面作出更多努力。”基于三年高考大数据分析的调研报告也是其中之一。
他展示了已经对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首先明确样本条件:一是应届考生;二是成绩排名后的前95%,去除极端情况;三是参与统计学校的考生人数不能低于50人。由此,最后调研报告涉及考生逾39000人,中学204所。
在评测中,与教学要求对应,以两套归类方式对每一张试卷每一道试题的得分项进行判定。
其一是教学内容领域各分项的得分率,试题分为: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运算、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图形与几何。
其二是教学能力目标各分项的得分率,试题被分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探究能力等。
在这两大视角下,不同类别的学生人群、不同学校的表现得以归类梳理、聚类分析。有意思的是,在郑方贤展示的学校表现统计图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名校”位置都处于前列。每所学校在“内容领域”、“能力目标”中各个项目的表现,各有长短,都有其特点,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参考。
“数学只是一部分,我们计划对近三年的数据进行类似的处理,并形成完整报告,向社会公布,”郑方贤认为,理论上说,未来,每年出具这样一份报告,应该成为方向。
最权威排名?“这不是一个排名的问题”
当被问及,这是否会被社会和家长认为是“最权威”的高中教学水平排名,郑方贤笑着摇摇头,“首先,这个没办法,但不是一个排名的问题。”
他认为,调研报告已经分出“内容”、“能力”两个维度,而不是所谓排行榜的维度。其次,学校的位置细分到两个维度9个分类中,在这些立体多维的框架下,是不能被简单认定孰高孰低的。
其次,从统计学意义上说,不仅有概率的因素,分类怎么分也往往影响最终结果。“我现在内容领域分四类,也能分五类、六类、七类,结果学校的位置排列可能就是另一个情况,”郑方贤说。
“测评也是一种学习,这个报告更接近于对测评数据的专业研究,”他认为,教育,某种程度上说是批量的,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找到共性,同时在学校之间的差异中,探索教学改进的方向。
“这次做高考,是第一次。不过,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析,我们每年都做,积累了不少经验,”郑方贤介绍,后者原先是12月才出报告并反馈给学校,目前已经前移至10月。“我们想尽可能把周期缩短,能尽早应用于新的学生教学进程中,”他说。
对高考试卷的大数据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本市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度系统性同步测评已在布局中。2018年起,市教育考试院正逐步建立完善“k-12”测评体系,k指的是幼儿,12为12岁学生,在这一年龄范围内,初步选择全市46所学校作为基地,将测评与日常教学充分融合,希望打造一把“尺子”,刻画记录学生连续的学习发展过程,获得“颗粒更细”的测评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