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生活在赣东北26个县的1000多名干部参加西进支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从江西上饶出发,一路西行进军贵州。他们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滚烫的鲜血和汗水、无尽的智慧与勇敢创造了贵州的美好未来。詹永辉老人便是其中一员,从离开上饶的那一天起,他便把自己的整个生命热忱都投入到了遵义的建设发展中。
豪情干云 西进贵州
1948年秋,詹永辉从贵溪师范学校毕业后被聘为博山乡中心小学校教员。
1949年8月21日,广丰县第二期小学教师训练班开始报名,詹永辉和同学蒋日秋一同前去,县教育科科长靳文斋对他说:“詹永辉南下吧!我们一块走,到四川去。”詹永辉早就有南下的打算,便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1949年9月27日,进军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詹永辉在日记里面写道: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支队二大队(由上饶地委、专署、军分区和所属各县、乡干部、战士及赣东地下党部分成员,加上赣东北地区参加革命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所组成)的同志,在欢送的鞭炮声中,下午4点乘火车离开上饶,告别了同志和亲友,半夜到达南昌,为不打扰市民,全队近千人在车站月台附近露营。
两个月后,部队终于抵达遵义。詹永辉在11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到达遵义郊区以后,从北大路步行,经中华北路、民主路、民权路、抵达老城协台坝附近的宿营地点(一座四合院房),遵义人民对我们非常热情。
11月29日下午,詹永辉所在的部队奉命到接壤仁怀县的鸭溪、枫香两区工作。
詹永辉老人回忆说:“遵义到鸭溪70华里,而且当天下着毛毛雨,大家都走得很累,傍晚才到达鸭溪。12月1日,我们继续行军,未曾料想鸭溪到枫香的路更难走,但沿途的老百姓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
在平息了鸭溪和枫香的匪患后,12月29日,詹永辉老人所在的班前往仁怀县城,维护解放后的社会秩序。31日,仁怀全县举行元旦大会,庆祝顺利解放。自此,詹永辉老人便扎根在了仁怀长达13年之久。
挥洒热血 捍卫政权
1950年1月20日,新生的仁怀县人民政府成立。正当一抹曙光照耀在仁怀这片刚解放的土地上时,突然阴霾四起,残余反动势力以起义部队叛变为信号,疯狂发动暴乱,他们不仅袭击区乡政府,攻打县城,而且公然截击解放军车队。
西进干部面临着保卫新政权的生死考验!
为了让仁怀人民早日摆脱匪患,彻底翻身解放,从4月17日起到5月7日晚,解放军部队联合人民武装在鲁班与各部匪徒展开了3场战斗。詹永辉老人把这段历史称之为“三战鲁班”。
詹永辉老人说:“三战鲁班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觉悟提高了,农协会、联防队、妇女会等组织逐渐在仁怀发展壮大。新生的区乡政府通过战斗的磨砺,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三战鲁班后没多久,7月,兴隆乡的李正开公开投入到卢杰匪部。卢杰和李正开以李家寨为据点,操纵桐梓、习水、赤水、仁怀、遵义、古蔺各路股匪妄图与解放军抗衡。8月中旬,我军集中10个连队,对盘踞仁怀大坝、三合一带的卢杰、李正开等千余匪徒发起大合围,歼匪800余人,俘大小匪首57人,卢杰、李正开等逃入李家寨。8月22日,139团8号首长郑俊文率5、8连包围了李家寨。
詹永辉老人悲愤地回忆道:“8月25日,经过一夜的艰苦战斗,我们虽然攻下了李家寨,剿灭了匪徒,但在这场恶战中,9名战士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百废待兴 一心为民
解放初期的仁怀,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衣食住行都有着极大的困难。
詹永辉老人回忆道:“1950年末至1952年初,我任仁怀县第十二区区长,当时的仁怀有两万勤劳朴实、苦难深重的人民,他们长期遭受着封建地主和当地匪徒的压迫和剥削,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1950年12月9日,仁怀县委召开全县干部整风会,布置清匪反霸、扩军征粮工作。决定建立北四区区级政权。在所有交接手续办完之后,全县各区为了巩固基层政权,开始一系列的剿匪工作。一直到次年2月,全区清匪运动基本结束。
剿匪结束后,为了使人民群众真正脱离苦难生活,获取实际利益,仁怀县实行减租退押政策,还向地主清算帮工、帮粮,并废除高利贷债务,没收地主阶级财产及匪首恶霸的财物。接着又进行土地改革,使得农民群众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由于天灾人祸,十二区出现了“春荒”。当年4月1日,詹永辉向县长潘广乾写了灾荒报告。县委非常重视,当即采取拨粮出力等工作。随后,党和政府部署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的工作,当年十二区便完成了1200亩的种棉任务,解决了人民缺衣少穿的问题。至此,十二区和全县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步向好。
近年来,詹永辉每年至少去一次仁怀,每次回到仁怀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烈士陵园悼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他说:“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英雄、铭记历史。”(梁胤月)
来源:遵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