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在线网  >  新闻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一个家庭农场的“网”管家



3月28日,盐城市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人员,正通过“乡旮旯网”销售火鸡等农副产品。该公司运用网络营销模式,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购买生态环保的农副产品。本报记者王金成摄

室内温度:21.2℃,室外温度:12.3℃,风机打开量:46%,右侧窗户开启度:75%,湿度:54%,鸡只数:42300……3月29日一大早,空气中还带着一丝春寒,江苏省盐城市绿岛家庭农场负责人夏吉萍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农场主”联网系统,查看鸡舍情况。“自从去年5月,从深圳的一家软件公司引进这套进口的‘农场主’联网系统,这台电脑就没关过机,鸡舍和田里的所有数据都在这里。保存的数据生成实时曲线图,什么时间点,鸡舍环境怎么样,一目了然。”

绿岛家庭农场两幢标准化蛋鸡舍各占地2000平方米,配备的都是自动化设备:荷兰进口F37环控电脑全程自动控制通风、温度、湿度和光照设施;德国露冰TYPE500中央输蛋系统和全自动饮水系统;比利时ROSELL全自动料塔喂料系统。“这套联网系统配套自动化设备之后,鸡舍的日常管理只需要两个人就足够了。”夏吉萍介绍,目前绿岛家庭农场正在申请省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请成功的话,省级财政还会对项目有补助。

走出鸡舍,东边就是近200亩的农田,有工人正在田里撒鸡粪,夏吉萍也走过去帮忙:“为了确保生态种植,目前田里种一季休耕一季,这两天撒完鸡粪,周末的时候再翻一遍,等到五月份种水稻。”夏吉萍在田里忙碌的同时,通过田边的传感器,她的身影以及田头的情况也都实时地传送到了市农委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监测与指挥中心大屏幕上。

“智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入互联网技术是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3月29日下午,走进盐城市“互联网+”现代农业监测与指挥中心,墙壁大屏幕上正显示着全市29个监测点的实时图像。市农委信息中心主任唐义军介绍,自2015年3月起,市农委在全省率先大面积示范应用大田物联网技术,建成了盐城市主要粮食作物农情智能监测与专家决策指挥平台。该平台可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粮食作物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肥情等“五情”。“农民有问题了,可以随时通过平台联系专家帮助,我们通过监测发现问题了,也可以随时联系农民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

指挥平台由分布在全市粮食主产乡镇的20多个农情智能监测站和位于市农委大楼的1个决策指挥调度中心组成,吸收、整合了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苗情光谱监测和安徽省粮食作物“四情”监测系统,集成、应用了物联网、高光谱分析、3G传输、GPS定位、GIS地图、移动应用、作物生长数据模型等关键技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平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粮食作物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粮食增产和粮农增收。2016年,平台服务指导面积达到25万亩。

用互联网系统将智能化养殖和生态化种植有机结合之后,农产品的销售也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加快了现代农业产业链完善的步伐。

“我立即组织货源,尽快给您发货。”3月26日,市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正军,在网站后台收到来自广东老客户的订单,迅速在电脑上回复。(下转A8版)(上接A1版廖正军介绍,去年公司共销售火鸡80多万只,90%通过网络销售,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公司旗下的“乡旮旯农业网”综合销售额达9000万元。

养火鸡起家的军曼科技公司,完善了从火鸡的孵化养殖到终端销售的一整套环节,建有自己的专业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乡旮旯农业网”。网站率先试点“把农村复制到网络”,把互联网经济的触角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农村市场。“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加火鸡的品牌效益和放大效益,实行以火鸡引爆其他名特优农副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线上销售,即只要同火鸡有关的,乃至其他各类农产品,我们都在平台上销售。”廖正军颇有感触地说,“乡旮旯网”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互联网+”的推广者和受益者,具备海量的客户资源,农户在订单有保障的情况下,没有后顾之忧。

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2016年我市推出了全市“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9年,实现“111”发展目标:建成100个高标准的智能农业示范基地、100个上规模的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1000个综合性的“益农信息社”,农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100亿元,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