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艺舍”文化街成为横沥“一村一品牌”创建工作的典型示范项目。南方日报记者 胡国球 摄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李强靳延明)4月5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用责任感换获得感》为题,深入报道我省东莞市深化文明城市基层创建的做法和成效,向全国推广东莞经验。
报道中说,东莞是蝉联三届的“全国文明城市”。但由于特殊的市镇两级建制,东莞在过去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工作重心在城区,相对忽略了镇街的文明创建,造成了中心城区和镇街文明创建的标准不统一、差距比较大。
去年6月,一场以“补短板、促提升”为主题的深化文明城市基层创建的战役在东莞打响,突出问题导向,统筹推进市镇村一体化文明创建。
如今,文明创建工作带来变化的不仅仅是环境,还发生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化学反应”——伴随着基层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成就感和为民服务的责任感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多。东莞的改变,说明抓文明创建本质上就是抓发展、抓形象、抓民生、抓作风。
报道指出,东莞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环境大整改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支撑产业提档升级
以往住在东莞市中心的赖思宇,从市区回20多公里外的老家麻涌镇,一路的环境状况天差地别,让她感慨良多。“以前,市区各方面的环境、空气、配套、设施都要比村里好很多。”赖思宇说:“我现在是白天在市区上班,晚上回麻涌住。”
曾经,麻涌镇环华阳湖一带,化工、电镀、造纸等传统低端工业遍布,鸡棚、鸭寮混杂其中,纵横交错的河网,常年散发着恶臭。镇街规划杂乱无章,“城市牛皮癣”随处可见,违规搭建、商业广告乱拉挂普遍。
如今,麻涌镇已经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发生巨变、尝到硕果。麻涌镇从过去遍布卫生死角的镇街,变成现在成为“香飘四季”的宜居之地。良好的环境不仅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还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大型优质项目进驻。
去年6月以来,横沥镇向清理“牛皮癣”、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占道经营等城市“六乱”开战,仅仅“牛皮癣”就清理了13万处。如今,原来不愿意到横沥镇投资落户的企业,现在主动找到镇政府,签订合同,到当地投资办厂。原来一家大型企业曾希望迁址到横沥镇,可在数次实地考察后,投资建厂的事一直悬而未决。如今这家企业的副总裁陈琳说,变化很大,现在是我在追着政府,希望让我们尽快在这边建一个先进的智能化的制造基地。
实践证明,深化文明创建,为东莞经济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茶山镇,随着文明创建深入,该镇的软实力迅速攀升,重点项目的落户数量也跃居全市前列。
全城总动员
努力使文明创建成为“范例”而非“案例”
2016年6月开始,按照中央文明办提出的“只做范例、不做案例”的要求,东莞全域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基层文明“补短板、促提升”创建热潮,着力探索市镇村一体化文明创建新路子。
“抓文明创建本质上就是抓发展、抓形象、抓民生、抓作风。”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强调,全市要以历史的纵深感和面对更高期待的使命感,把精神文明创建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以文明创建工作来统揽经济社会建设的全面工作。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东莞彻底摒弃过去中心城区与镇村文明创建上“一高一低”的“双重标准”,全面拉高工作标杆,确立市镇村一体标准,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创建,以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为保障,引入高水平设计力量规划设计镇村环境改造,推动镇村文明创建升级。
横沥镇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以建设美丽幸福村居为抓手,启动实施55项环境整治综合提升工程,聘请专业人员为全镇17个村(社区)规划设计环境改造工程。镇政府与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和规范经营的协议,同时对整个路面和人行道进行了升级改造。
横沥镇随机开展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满意度达98.1%。
横沥镇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同样的变化,发生在东莞的各个镇街,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改观。
在茶山镇,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整治,昔日的违法广告牌、满墙“牛皮癣”已经被锃亮的瓷砖墙面、风格统一的商业牌匾替代。从茶山镇站前路直行至茶兴路,这条曾经脏乱的道路通过旧墙改造工程已经成为集“生态、文明、展示”为一体的文明创建示范街道。
在麻涌镇,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了乡村景观建设,依托明清时期祠堂、古民居、庙宇等古建筑,和凉棚、曲艺、古榕树、香蕉林等生态、文化元素,打造独具岭南风貌的特色古村落和香飘四季乡村游产业。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从广州来的民宿开发者,新业态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
据统计,去年以来,东莞市共实施311个文明创建工程项目。全市累计清除卫生死角超过52万处,处理占道经营超过33万宗。拆除违章建筑超过1.17万处,签订“门前三包”协议150多万份。全市共建成1287处休闲绿地,17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956公里绿道,森林覆盖率达37.4%,绿化覆盖率达50.5%。企业和群众参与志愿服务超过26.7万人次。
创建常态化
创新机制标本兼治重塑东莞城市形象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一直在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答案。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科技企业入驻东莞,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群涌入城市,市区周边街镇相对滞后的城市管理已经成了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目标的瓶颈。
对于基层文明创建存在的问题,东莞市委、市政府经过调研后认为,问题的形成,看似有客观的原因,但根子还在于干部和群众认识的不到位,存在着“重经济轻文明,重产业轻环境、重建设轻管理,重城区轻基层”等认识上的偏差。
在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委的关心指导下,东莞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严格落实精神文明建设“一把手”责任制,把精神文明建设“软指标”变成“硬任务”,抓铁有痕,共建共享,夯实“软指标”,打造宜居城市,重塑东莞城市形象。
东莞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注重标本兼治,以考核为“指挥棒”,健全了常态化创建考评机制,建立了系统的文明创建问责机制。东莞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及市文明办联合组成3个督查组开展明察暗访,启用无人机巡查,对全市33个镇街园区进行不间断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当地进行整改。
在节目中,东莞市委副书记张科深有感触,通过文明创建,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街更绿了环境更美了,这些都是老百姓能够直接感受得到的,一句话,就是用党员干部的责任感换取老百姓的获得感。
东莞市委、市政府强调,将在整治突出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在“整治、巩固、完善、提高”上下功夫,重点在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村庄治理、市民文明习惯培养及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谋求创新突破,全力推动全市文明创建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