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年,伊朗局势的急转直下,给今年全球油市蒙上了一层阴影。
1月13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北京举办《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会上,副院长姜学峰表示,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和需求在2019年达到了“脆弱的”平衡,美国与中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对国际油价走势构成重要影响。
经研院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走势仍将疲软,国际油价将维持震荡走势,布伦特原油均价范围在60-65美元/桶区间,与2019年平均油价大致相当。
“但是,不稳定的全球宏观经济和政治局势,特别是美国与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争端、中东地缘政治形势的较大不确定性,国际油价年均水平降至50美元/桶以下或向上突破75美元/桶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他说。
对中国而言,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加大力度保证国内能源供给安全的同时,依然需要推进能源转型进程,降低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2019年,我国原油产量扭转连续几年下降势头,达到1.91亿吨,增幅1.1%;天然气产量估算达到1738亿立方米,增幅约9.8%。
供需平衡非常脆弱
2019年底,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地——美国,在70余年来首次实现月度数据上从净进口国到净出口国的转变,无论是通过石油出口还是挥舞“制裁大棒”,美国正在成为一个“石油霸权”国家。
这也是从供给侧看,全球能源市场在2019年最为明显的转变。
这一影响体现在供需结构和市场份额的转变。自2017年欧佩克国家宣布减产以来,共累计减产244万桶/日,而趁此机会,非欧佩克国家在美国的快速增产带动下,增产超560万桶/日,不仅大大抵消了欧佩克国家的减产努力,欧佩克国家的市场份额还被美国抢走了4%。
而在增产之外,美国的制裁同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19年,全球原油供需差已经从2018年的100万桶/日缩减至总体平衡。但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制裁,让全球原油供给骤降180万桶/日,是重回平衡的“最大力量”。
“由此可见,对全球油气市场施加影响,已经成为美国推行‘美国优先’战略的重要抓手。”姜学峰说,“同时,因为上述平衡主要是因减产和制裁达成,所以这样的平衡状态非常脆弱,极易因地缘政治因素产生波动。”
美国、俄罗斯分别支持下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两大阵营之间的博弈加剧,中东地区的争端愈演愈烈。2019年末,沙特最大的原油处理厂受袭,导致这一国家的石油供给能力锐减5成;2020年初,美伊之间的争端不断升温,给这一地区又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而在诸多不确定性中,针对油轮、油田设施的袭击频繁发生,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面临的石油供应中断风险显著提高,极大影响了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2019年上半年,中国途经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进口330万桶/日,占原油总进口量的33%。
高昂的风险不仅意味着供给的脆弱,更意味着成本的升高。2019年全年油价相较2018年下降10%,但中国进口原油价格仅下降4.6%。除了因为中东地区针对中国的油价升水提高,同比上升近10倍的原油保费以外,不断攀升的运费也给中国带来了额外的进口成本。
同时,2019年的原油市场呈现出了另外一大特点:需求侧取代供给侧,成为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观察去年的沙特受袭和今年美伊冲突后的油价走势可以发现,地缘政治带来的供给预期仅维持了数天的上升,在之后油价就快速回落至危机发生前的水平。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原油在2019年出现较大幅度的需求下挫,全年来看,2019年石油需求只增长了90万桶/日,远低于2018年的150万桶/日,导致经济状况和需求不振在2019年大部分时间对油价影响更大。
2020年全球经济走势仍将保持疲软的情况下,中石油经研院预计石油需求增量或将小幅回升至115万桶/日,在美国、挪威、巴西和圭亚那等国的增产下,非欧佩克供应将同比提升210万桶/日。
不过,世界石油市场的平衡依然取决于“减产联盟”的减产力度,包括伊朗、委内瑞拉局势的后续发展,以及以美国为主的非欧佩克国家增产情况。
2019年,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达72.5%。-甘俊 摄
中国仍需发力增产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收官之年,中国的原油产量终于止住了连续五年的下降,开始回升,油气对外依存度快速提升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是,能源安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扭转连续几年下降势头,达到1.91亿吨,增幅1.1%;天然气产量估算达到1738亿立方米,增幅约9.8%。但是,受大型民营炼厂密集开工的影响,原油需求快速增至6.94亿吨,原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5.03亿吨,同比增长近10%。
2019年,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达72.5%;石油对外依存度首破70%,达70.8%,不过,原油和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增速分别较上年放缓0.8和1.3个百分点,是自2014年油价快速下跌以来首次增速出现放缓。
未来随着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产量还将继续回升,中石油经研院预计,2020年国内油气产量有望分别达到1.94亿吨和1900亿立方米。加之国家发展清洁煤、多能代油、提高终端用能电力比例等政策实施,油气对外依存度将呈平稳低速增长态势。
成品油方面,因国内需求不振叠加炼化产能快速建设,国内汽柴煤三大成品油消费增速因多种原因均有所放缓,成品油出口压力加大,全年净出口总量首破5000万吨,“猛增”34%。
2020年预计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继续放缓,炼油能力增势不减,供应将继续过剩,成品油净出口可能将一举突破6000万吨,超过韩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国。
其中,柴油受到IMO“限硫令”新规利好,出口量将高达2600万吨。2019年底政府出台政策,首次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为民营企业扩大成品油出口和原油进口提供了政策保障。
不过,炼化产能的过剩,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2019年,全年新增炼油能力2850万吨/年,是2014年以来的最高峰。按照增产开工水平、合理的成品油收率、满足国内成品油需求和尽可能大量出口测算,我国的炼油能力已经至少过剩1.5亿吨/年。
“按照产能置换的一贯思路,国内基本上是先建产能、再减产能。”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缓解,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将会是非常大的压力。”
天然气方面,2019年,我国天然气生产增速9.6%,超过进口增速,对外依存度与上年基本持平。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LNG接收站接收能力、储气库调峰能力建设均取得明显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国内天然气安全保供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及之后,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仍需继续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供应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