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在线网  >  财经 > 正文

亏损+关店+“被出售”“洋卖场”在中国撑不下去了

中国商网 唐砚/摄

对于超市行业而言,“关”也许还会是今年的主调之一,尤其是对于欧尚、沃尔玛等外资零售企业而言。

5月21日,沃尔玛江苏徐州解放路分店正式停业。而就在一周前,沃尔玛江西丰城人民路分店贴出公告称,该店于5月14日起停止营业。

梳理发现,自今年以来,沃尔玛先后在青岛、南昌、丽水、海宁、潍坊、镇江等多地调整布局,青岛台东店于3月25日起停止营业,南昌解放西路店于3月26日起停止营业,海宁联合路分店和丽水解放街分店于4月16日起停止营业,此后,已经开业14年的潍坊东风东街店和江苏镇江谷阳路店分别于4月23日起停业。加上江西丰城人民路分店和徐州解放路分店,沃尔玛今年已经关闭了八家门店。

除了沃尔玛,欧尚中国也在对门店进行调整。

据联商网援引消息人士透露,欧尚中国做出重大调整,将关闭南昌二店和台州二店,并调整多个门店。该人士表示,主要是砍掉了业绩不佳,评估之后并无业绩好转和未来无盈利可能的门店,这是欧尚进入中国22年来在门店方面最大的一次调整。

和沃尔玛、欧尚不同的是,近期有两家外资超市频繁地“被出售”。

近日,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家乐福有意出售其中国业务少数股份,目前已开始探询潜在买家意见。知情人士称,家乐福中国业务估值约10亿美元,该公司目前正和法国巴黎银行合作推进相关事宜。对此,家乐福中国媒体负责人表示,“家乐福集团发言人已经作出回应:此事不在议程上。”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有关家乐福欲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就频频传出,尽管其多次对此予以澄清,但这并未完全消除外界的疑虑。

不只是家乐福,近期,麦德龙也被“出售”传闻所困扰。4月3日,麦德龙中国总裁康德曾公开向媒体回应,麦德龙一定会继续留在中国市场,麦德龙已经有很好的增长,且市场潜力非常大。

不可否认,自2017年以来,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等外资零售企业纷纷做出关店、撤离举措。这些从20世纪末就扎根中国并一度混得风生水起的外资零售企业,现如今处境略显窘迫,摆在他们面前的要么是“断臂”求生,要么是自我革命。

对于国内大卖场纷纷关店,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一方面,由于电商冲击,拿走了大部分高毛利商品份额,支撑大卖场的毛利损失可能有30-40%;另一方面,大卖场很多门店租约到期(一般租约期都是15-20年),遭遇租金成倍上涨压力,原本盈利的门店恐怕也不得不面临关闭。这两个核心因素是导致大卖场大量关店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和频频关店的外资超市品牌相比,本土的企业在升级中有着更好的消费者资源,而自身灵活的资金链和物流也使得其面对新零售模式的冲击下有着更好的应对方式。

图片来自CNSPHOTO

在业内看来,一直以来,以沃尔玛、家乐福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企业,借助极低的土地成本和极强的供应链控制能力降低商品成本,并以此为消费者提供低价商品。然而,这种模式在中国逐渐丧失优势。以沃尔玛为例,中国城市规模的快速变化,让此前沃尔玛在城市边缘的选址短时间内变成了核心城区。此后,逐渐攀升的店面地租也无形中增加了沃尔玛们的经营成本,传统优势变成了劣势。

除此之外,国人与欧美消费者在消费习惯上存在差异,这也让外资超市“很苦恼”。

有分析人士指出:“拿美国来讲,大型商超面对的消费群体都是一些中低阶层,像沃尔玛的自有品牌虽然名气不大,但价格低,基本上能够满足这些人的消费需求。但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消费需求更为多样化,单一的大型商超,很多时候反而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现在的趋势是商超都在向综合性商超靠拢,品类不够,友商来凑。”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外资零售企业并不是没有察觉。这些企业的高管曾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要转型升级,要更多地与本土业者合作,加码数字化进行客源导流,以此增加营收。的确,这两年它们也都在这么做。

去年,家乐福便开启新业态探索,去年5月,家乐福在上海开设了全球首家智慧门店“Le Marche”,拥有超2.5万个商品种类,主打餐饮、生鲜、进口商品、自有品牌;今年4月,家乐福王府中环店开设,这是家乐福首次尝试小型便利店业态。

沃尔玛则在尝试小业态布局。去年3月,沃尔玛在深圳试营业沃尔玛“惠选店”,该门店面积仅有1000平方米左右,远不及传统沃尔玛卖场提供近8000种商品。

不可否认,为了稳住在中国市场的阵脚,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外资超市所采用的策略可谓多种多样。不过在这个危机并存的大潮中,它们在华的重新扎根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嫣茹)

(综合自:重庆商报、联商网、时代财经、经济导报、赢商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