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牢牢守着深厚的东方韵味,彰显着东方女性含蓄美的特质,在流行的浪潮中美服地位无可取代。
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风气渐盛,母亲为刚进中学的我缝制了一条旗袍裙。用一块深蓝底白色波点的棉布,收腰、裹臀、长及小腿肚,两边开衩至膝上3寸,并且一针一线,纯手工缝制。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姑娘穿一件白色收腰小上衣,配一双白皮鞋,在槐花满枝飘香的五月走进了校园。同学的眼睛直了,老师的目光亮了:天呐,这是旗袍吗?这不是旗袍吧?少女清新玲珑的身段上聚满了惊奇的目光。整整一天,成为校园里的焦点。毕竟风气未开,小姑娘如坐针毡,放学到家立马脱下不肯再穿。谁知第二天到学校老师就问:你怎么不穿旗袍裙了?多好看啊!女同学们更是围拢来叽叽喳喳:怎么不穿了?裙子多美啊!在哪里做的呀?兴奋劲儿像发现了新大陆。
这是旗袍在我生活里的第一次亮相,堪称惊艳。
改革开放,破冰融雪,旗袍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线。先是在归国亲友的影像资料中看到,接着影视作品中也出现了旗袍。《早春二月》《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一批解禁影片中,旗袍出现在正面人物形象上。旗袍端庄含蓄、温婉典雅的气质迅速吸引了开放之初渴望美、热爱美的中国女性。伴随着一批老字号服装品牌的复苏,越来越多的女性穿上了旗袍。彼时,举办婚礼,新娘是一定要备一件红色系旗袍的,或丝绒或锦缎,最称心是龙凤啊朋街啊等老牌子老师傅的手艺。慢慢的,出席活动、接待外宾、照相留影等展示性场合,旗袍成为首选佳品。最有趣的是,因被套出现而被压箱底的传统锦缎被面,一段时间纷纷出笼转化成旗袍,裹上了女性的曼妙身段,焕发第二次靓丽生命。
谁知好景不长。可能旗袍太容易吸引眼球,或者太适合展示女性的曲线美,有些服务性行业多穿旗袍,衩是越开越高,以至于正常穿旗袍的女子都会害怕被误解。然而,俗世尘埃终究难掩美之光彩。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脚步中,旗袍所蕴含的东方式的优雅气质、温婉格调、知性风华,依然成为美的代言。时尚风潮云涌更迭,旗袍仍牢牢守着深厚的东方韵味,彰显着东方女性含蓄美的特质,在流行的浪潮中美服地位无可取代。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旗袍被选为礼仪服装。那青花瓷的花型色泽玉洁冰清,复古中融创新的造型玲珑典雅,东方韵吸足了全世界的眼球。越来越多的明星大牌在国际舞台上用足用好旗袍元素,推动着旗袍的更新,也带动旗袍走向世界。而越来越丰富的面料选择,越来越创新的设计理念,电商平台的风起云涌,使旗袍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生态。如果说从前的旗袍因面料、工艺等等限制还有定制、价高等局限,现在则完全不同,最新的面料可以制作旗袍,最时尚的设计可以融入旗袍,价格适应面更是越来越广。从时装到正装到便装,旗袍更多地走进了女性的日常。越来越多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成为旗袍的拥趸。现在穿一件旗袍上班或上街,再也不会引来好奇和怪异的目光了,尤其是在上海,似我等骨灰级爱好者,大大方方秀旗袍也是稀松平常一景。(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