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在线网  >  数码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贵州构建新机制 为基层“蓄积人才活水”

近年来,贵州省先后成立大数据产业研究院、贵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平台,各地各部门大力建设重点开放平台、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贵州省聚才用才的重要载体。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给基层“蓄满人才活水”,为构建“下得去、上得来、稳得住、能发展”的基层人才工作新机制,贵州对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才,在待遇、职称、成长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破题“留人难”痛点

为了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2013年,贵州省出台《关于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建立完善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和基层选拔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

为解决好“招得进”的问题,贵州结合省情,改革创新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深入推行“每年新招录公务员80%安排到乡镇基层工作”“省市县三级机关补充工作人员80%面向基层遴选”的“两个80%”政策,在四级联考中,突出面向基层招录导向,将招录计划的80%安排在乡镇和派出机构,实行“三降低两面向一倾斜”政策,对艰苦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进入门槛,出真招破解招人难的问题。

降低学历条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黔东南州剑河县太拥镇、久仰乡、南哨乡以及黔西南州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等拿出部分职位面向高中或中专学历人员招录,吸引优秀青年报考,解决了这部分乡镇多年招不到人的问题。

降低开考比例——为有效避免了乡镇因达不到开考比例仅取消招录计划、“流失”严重的现象,2015年开始,艰苦边远乡镇职位报名人数与招录计划未达3∶1仍可开考。

降低面试合格分数线——确保职位不流失的同时,又要保证了新录用人员质量。对面试人数与招录计划等额的35个边远乡镇职位,其面试合格成绩可比面试考场平均分降低10%。

面向本地户籍公民招录——为今后解决“留人难”问题打下基础。

在“降低门槛”后,为使招录工作公平公正,并保证招录人员质量,贵州严格控制降低进入门槛政策的适用范围,对不符合条件的地区坚决不予降低门槛。从严把握职位资格条件的设置。在考察过程中,注重对考生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的考察,严格把好思想政治关。

近5年来,贵州全省事业单位招聘9万人,其中基层事业单位招聘4万余人。着力破解了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难题,有效吸引省内外优秀人才共建创业贵州,为维护贵州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确保人才“稳得住能发展”

近年来,根据市、县及乡镇事业单位编制缺额情况,贵州省每年公开招聘10000名左右优秀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或村从事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文化等社会服务领域工作。

加大收入向基层倾斜执行力度,给基层人才发放工作津贴已经成为了贵州各地一项常规的制度安排。2015年的工资改革,又进一步将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工作津贴、基层退休金奖励等倾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基层人员,充分调动广大基层人才的积极性。

为使基层人才能够“留得住、过得好”,许多地方在乡镇大力实施“五个一舒心工程”,为基层工作人员配套建设一个食堂、一个水冲式厕所、一个浴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化娱乐室,有效改善了基层人才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公寓,加速解决基层人才的住房问题。

创造良好条件,激发基层人才工作干劲,贵州省逐步引导省、市、县各级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到乡镇帮助工作或挂职锻炼,在乡镇期间,享受基层工作津贴。从2013年起,每年从全省乡镇选拔1000名左右工作业绩突出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送往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基地进修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针对大量扎根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贵州出台《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职称免试职称外语和职称计算机。对具有相应学历且长期扎根基层、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一定年限的人员,可直接申报认定副高级职称并即评即聘;对基层人才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拓展了基层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

这些举措,有效地吸引省内外优秀人才共建创业贵州,为维护贵州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执政人才队伍保障。

专家“下基层”服务三农

为全力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贵州从2016年起至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每年从农业事业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等组织选派万名农业专家,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三农”。

事实上,早在2006年,贵州就有高校结对帮扶基层的先例。贵大与赫章县合作,计划发展核桃产业脱贫攻坚。自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伊始,贵大农学院教授潘学军便深入走访贵州各个县市调查资源,从最基础的气候、土壤开始调查,将全部精力浸透在一颗颗核桃之中。几载扎根基层,潘学军和他的研究团队所培育出来的“黔核”系列大获成功。

2013年,贵州集中打造“5个100工程”,重点把优质专家、干部资源配置到“5个100工程”建设的主战场。省农委乡企环境保护劳动卫生管理站站长刘祥友就是“下基层”的驻村博士之一,他被派驻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乡发仲村,他提出在村农业产业园区实施蔬菜品种区域种植计划,发动群众按计划进行整地和种植,指导全村160个蔬菜大棚的种植,制定肉牛养殖场的规划,指导养殖大户的饲养管理。

2016年1月,首批10661名专家以“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农业创业者”的形式组建成85支农业特色专家团队,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在500个乡镇或农业园区,以服务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集成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破解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2016年年底,由贵州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农委联合发文《关于组织2016年“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考核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对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和技术辅导员的考核。

截至目前,首批选派的专家已为全省县(市、区)、乡(镇、街道办)、农业园区和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4万余件,推广农业新技术2700余项,培育特色主导产业2191个,结成产学研联盟71个,转化科技成果161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4.7万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