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在线网  >  汽车 > 正文

综合油耗35L——在中国涡轮转子 MX-5 NC,真是心累却快乐着

在中国打造转子13B-REW + MX-5 NC是怎么样的感受?

上回说到,我为我的13B-REW swapped MX-5 NC换装了新的涡轮。

在文中,我为它选择了涡轮、选择了全部附件、更换了略强一些的离合、并彻底改造了此前试制方案的发动机悬置结构。

在那之后,整个车的动力部分便完全定型了。

但就整个车阶段性的成品而言,它还差着非常多的东西。首先最重要的便是 —— 它需要在tune之前确定好进排气系的方案,这件事在这辆NC上绝非易事。

进气部分,最大的考验便在于中冷管路的排布。

此前的中冷器是一个从Subaru Legacy GT上借来的OEM品,选择它是由于它一端向上而另一端朝向外侧的endtank设计恰好符合我的当时的管路需求。

但虽说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可那样的中冷管路实在是太过于……冗长了。

于是,是时候做出新的布局方案了!

美国改装品牌Tuning Done Right为NC推出的中冷器套件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却烦恼的规律,每次向任何人提起关于给NC布置中冷管路的苦衷,都会得到来自“毫不知情的围观群众”的一顿劈头盖脸地的图片轰炸。

罗列数百种海外的MX-5安装中冷器的案例,每一个看起来似乎都十分之高大上……

著名漂移表演者Mad Mike的NC表演车,以原厂车架大幅改造制成

但是,恕我直言,这些我们能够搜索到的案例,要么是已经为了这些布局问题彻底改造了车架;要么是制作了一个看起来精美却并不能务实地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有甚者,甚至案例车本身就根本不是NC这一代的MX-5 —— 不要妄想将一切NA/NB代的内容套用在NC上,它们之间能够共通物件的几乎只有door bushings。

给未经大幅改造的NC车架设计中冷管路布局的这些难题,也许我需要站在一辆被升起来的NC面前手舞足蹈一整天才能解释清楚这些难题都在什么地方。

简略地讲便是:所有难题最初起源于水箱并非在前端竖直站立的,而是在前轴以前向以俯冲角度倾斜放置的。这么一来,首先水箱便在车头前部占据了相当多的纵向空间,并且还严重影响了前部车架的设计。

譬如,NC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水箱框架”,车头脸部内的“龙门架”在大灯之间只有非常狭小的一个空间,在这个面板背后藏匿着无数需要被挪开的设施,而下半部的空间也非常难以灵活运用……

在这个“龙门架”上,原本只有一侧被打开了窗口。

而即便我们将另一侧的面板进行开孔,其孔距依然过于窄,如果选择的中冷器本身较宽,管路将面临非常困难的弯折。而且与此同时,NC的防撞横梁的安装位更是几乎处在两个大灯之间。

换句话说,以一个中冷器的宽度而言,NC的头脸部分充满了恰好和这个宽度的物体产生冲突的东西。

于是,海外无论任何国家,对于没有大幅改造过的NC车架的中冷器安置方案,也都千篇一律地是显得十分局促的。

我最终选择的中冷器布置方案,由于选用了比车灯内侧距离更加宽的中冷器,因而并没有选择朝向上方的endtank,而是选择了向两侧的endtank配以稍微多一些长度的管路,使管路在中冷器与防撞横梁的安装位最接近的部位具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这样的布局方案虽然在前置中冷器方案中依然算是较为繁复的形态,但也已经足够满足我的需求。

可是,眼下中冷器和管路虽然都安装妥善了,防撞横梁却显得有些难以容纳了。NC的防撞横梁安装位恰好位于车灯内侧下方,是当你想在车头添加更多设施时最不希望见到的位置。

于是,我选择了tube inner bumper,直接由管材焊制,舍弃了吸能盒以换取更加纤细的防撞横梁支柱。并最终将车头部位的麻烦完全解决了。

注:不要随便提议水冷式中冷器,那样同样会有其他新的麻烦;V-mount的优势和劣势合计下来也并不是非常值得在这辆车上施行的方案。

关于这两个方案受到否决的历程,由于篇幅问题我已经无法在这篇文章进行描述。

排除了进气管路的万难之后,我决定在排气系上放肆一把。

这辆车原本用以搭配13B-REW原厂涡轮及原厂downpipe的是2.5英寸的中段,并且在中段末端安装了4英寸的金属制三元触媒。尾段则是继续使用了FGK为原厂NC制作的2英寸消音器。

在换装新的涡轮之后,虽然GT3-4R能够支持较高的动力层级,但我仍旧决定选择较为保守的排气方案。我为它准备了2.75英寸的downpipe,并继续沿用了此前的2.5英寸的中段以及4英寸的触媒。

尾段部分,50mm直径的消音器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动力层级的需求。

但如果重新制作新的尾段,显然也没有必要再继续沿用两侧双出的结构。因为按照计划,车尾部已经承担了30kg以上的重量增加(至于这30kg是什么则要稍后揭晓),虽然消音器的减重幅度并不大,但仍旧是不得放弃的。

但是如果只保留一侧排气出口,应该是在左侧还是右侧呢?有一件事是我十分确定的:我绝对不会为了双出改单出而去修补另一侧的外观……

于是最终,我选择了2.5英寸的阀门消音器尾段,并将后保险杠中间直接切开,安装了铝制的隔热板,并制作成为了中出排气。而在排气系本身定型之后,更小的消音器所带来车尾部车底的巨大空间则是未来需要解决的空力问题。

至此,这辆车的外观得到了阶段性的定型。

进一步地,我还为它订购了具有通风孔的前盖。但由于交付时间的拖延,它的更新不得不出现在下一篇内容了。

那么,下一篇内容主要涵盖了什么呢?

最大的重点便是 —— 这辆车在我仅仅驾驶了数日之后,便又被拆散了。这数日间驾驶它的体验、它的现状、以及对它未来的展望,都是我将在下一篇内容与大家分享的。

敬请期待!

今日日签

返回顶部